《开眼界要从初唐抓起》转载请注明来源:垂钓文学chuidiao1.cc
带着这些现代糕点来到立政殿,把来意告诉了长孙。
听闻杨庆的安排,长孙赞许地看了一眼。果然,杨庆想的是对的。一开始他是想让李承乾给李渊送,李泰给李二送,这样是不对的。亲情沾染上了政治就复杂许多了,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长孙带着几个小家伙把糕点给李二送过去,让李二自己去给老爹送才是对的。
正好天色将晚,也该是吃饭的时候了。一路上众人欢声笑语,杨庆把带着李丽质开点心屋的想法告诉了长孙,原以为还要花一番功夫,没想到长孙倒是夸了他几句并没有反对。
杨庆很奇怪:“您不反对我们做这些商贾之事吗?”
看着杨庆奇怪的表情,长孙不禁捂着嘴轻轻笑道,杨庆见长孙在微黄的夜色下捂嘴轻笑的样子,一个女人最美的年纪,世家精英教育熏陶出来的知性风韵,不禁有点儿呆了。
“小家伙,想什么呢?自以为跟着你师父学了不少,就看不起世间吗?”长孙忍不住又拍了一下杨庆的小脑袋。
“不敢,不敢,小子绝没有看不起人的想法,师父最常教导我的就是要谦虚谨慎,术业有专攻嘛。所以实在不理解,你们不应该很看不起商人么?”杨庆捂着脑袋,摆出好学宝宝的姿态看着长孙。
长孙朝着东方看了一眼:
“重农抑商是历代国策,表面上看固然是商人不事生产,只是从中赚取差价,朝廷为了粮食大计不得不抑商,但是你想过没有,商人虽不事生产,但是也使得各地互通有无,其中获利颇丰,这是商人本质决定的,国家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所以皇家还有朝中各家族都是有相关产业的,用以贴补家用。”
说完轻轻叹了一口气,长孙转过头来悄然低语:
“还有,比如铁器商人背后就是我长孙家,焉能不防。”
最后一句话没听清楚,杨庆正准备问,外面内侍声音陡然想起:
“启禀大家,皇后殿下拜见。”
长孙闻言率先起身走出凤辇,其他人赶紧跟上。
空旷的大殿上,所有内侍除了张阿难都被赶出去了,杨庆的童声回荡在大殿中:
“据我之前问赵公公了解到的情况,长安如今主要有五家大势力把持,准确说是三加二。明面上五家都是外族人,但有三家背后分别是王、郑、卢,另外两家分别是来自天竺和大食的商人,据说有官方背影,而又不止糖霜一种产品,世家需要与其合作,这才顶住压力保持独立性……”
随着杨庆的侃侃而谈,这基于现代思维的观察将如今的大唐糖业现状抽丝剥茧般呈现在第一夫妇面前。
实际上如今的大唐,糖业并不发达,虽然有原产甘蔗,但是基于技艺,唐人只会制作杂质很多的呈黑色的砂糖,且成本不低。另外就是蜂蜜和麦芽糖了。
而相对杂质较少,呈黄白色的所谓“白糖”,时人称其为糖霜,主要由外来商人把持,也是贵族主要吃的糖。当然,外来商人要在大唐做生意,没有靠山是不行的,经过了一番龙争虎斗,除了天竺和大食各一家顶级大商利益交换保持独立性后,其他中小商人纷纷选择了投靠。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玄策单骑灭一国,就是贞观二十一年,李二派遣王玄策带团出使天竺摩揭陀国学习制糖发生的事。而直到后来高宗龙朔元年,也是王玄策奉命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竹甑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这种印度沙粒糖的梵语名称是“sarkarā”,时人音译为“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才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直到后来南宋才真正发展出了能制作白糖的工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后山下的小胖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垂钓文学chuidiao1.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