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业: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转载请注明来源:垂钓文学chuidiao1.cc
第8章人大表决通过工程议案
1992年4月3日15时20分,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2663名出席代表庄重地按动面前的表决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两侧巨大的蓝色荧屏上,跳出了白色的数字:赞成:1767;反对:177;弃权:664;未按表决器:25。
万里委员长宣布三峡工程议案通过。
掌声顿时响了起来,人们都站了起来,会场里恰似一片春潮涌动。
第二天,《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登载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全文如下: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以全国人大会议表决的方式来决定一项工程的命运,确实史无前例。这项工程在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心理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几十年来,三峡工程为无数志士仁人、政界权威所关心,引发无数专家学者旷日持久的研究,也发生过颇为引人注目的争论。许多优秀的人物为它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才能,甚至全部生命。道不尽的三峡情,做不完的三峡梦,还有难以理清的三峡风风雨雨,都随一江春水东流而去。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工程像它这样震撼这么多人的心灵了。三峡工程可以无愧地被称为世纪性的、全民的、举世瞩目的大工程。
1992年3月30日,台湾《联合报》在《人大会三峡工程大论辩难得一见》的标题下,刊登该报特派记者发自北京的一则报道:
备受各方关注的三峡工程议案,成为本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大会上的热门焦点议题,尤其是负责审议三峡工程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更对这项跨世纪巨大工程展开热烈讨论。中共主管官员亦多次到场听取人大代表的正反意见,并对三峡工程作出政策辩护。人大代表与官员之间围绕三峡工程进行难得一见的“对话”,是本次全国人大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议案在本届人大定案已是定局,连重庆人大代表也表示虽然在会上传达当地反对民意,但在投票时还是要投赞成票。
邓小平曾言:“中国政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人民,对于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一定会周密考虑,决不会草率从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