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新中国第一批女军人的军旅生涯》转载请注明来源:垂钓文学chuidiao1.cc
●她们在滚烫的坦克上爬上爬下,两腿跳肿了,脚脖子也肿了,连抬腿的劲都没了……
●女坦克手杨英说:“我是初中生,理论学习对我来说非常吃力,但我心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女坦克手陈春兰充满激情地说:“如果这时支持不住,就有被中途淘汰的可能。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点畏缩……”
●女坦克手北京女坦克手的成长
1952年3月,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人民装甲兵通过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在装甲兵部队中培训一批女坦克手。
“三八”妇女节后,军委装甲兵首长开始筹划装甲兵部队中女战车手的培训计划。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首先在直属单位中挑选一批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女战士,成立一个女战车乘员区队。
1952年5月5日,装甲兵司令部下发《为选调女战车手的通知》。
这个通知在广大女兵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个消息一传开,在装甲兵司令部机关的女战士中就像炸开了锅,姐妹们奔走相告,纷纷报名应征。
新中国第一批女坦克手杨英老人后来回忆说:
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一下子蹦了起来,第一个跑去报了名……
就这样,女战士们踊跃报名,几天时间,就有100多人报名。
经过一次次筛选,最后,北京的23名女战士,长春的11名女战士,光荣地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女坦克手。
在北京地区,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与体格检查,最后挑选了:崔瑞华、胡淑英、蔡秀娟、魏九兰、杨大忻、李宝贞、赵曰琴、傅沪芳、贺耀芝、雷良莲、张宁美、李梅秀、宋竹瑗、韩秉珠、张希和、黄康宁、杨英、揭玉萼、吴秋华、王佩芝、汪竞雄、熊艾青、程会保23名女战士为培训班学员。
这样,她们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北军区装甲兵首届坦克驾驶修理培训班的11名女学员一起,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坦克手。
两班很快相继开训。
1952年6月16日,北京23名女战车乘员开学,乘员训练期为8个月。这些女战车乘员编成1个区队、4个班,程会保为副区队长,崔瑞华任一班长、赵曰琴任二班长、宋竹瑗任三班长、揭玉萼任四班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