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垂钓文学】地址:chuidiao1.cc
近代小说
近代小说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小说。与时代特点相适应,这一时期的小说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小说的重要主题;小说取材范围扩大,艺术上也表现出某些新的特色。
前期的古典小说呈衰落状态。出现了不少描写妓院生活及才子佳人的作品,如陈森《品花宝鉴》、魏子安《花月痕》、俞达《青楼梦》、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等,鲁迅称之为“狭邪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也曾风行一时,代表作品有《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除《三侠五义》客观上对豪强、权贵的邪恶有所暴露,体现了市民的爱憎外,大多借以美化封建官僚,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还有《荡寇志》、《儿女英雄传》等作品。《荡寇志》的文字精练流畅,刻画人物的技巧比较高。《儿女英雄传》宣扬的是忠孝节义,并运用了流畅的北京口语,在当时有不小的名气。
随着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清末民初出版了大量的中外小说,许多刊登小说的文学刊物也诞生了,如《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等,还出现了许多阐述小说理论的文章。梁启超首倡“小说界革命”,发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要求小说为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服务,并指出小说认识生活和再现生活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其潜移默化的社会作用等等。其他论者也都强调了“小说救国”、改良社会等作用及运用通俗语言方面的主张。小说创作开始出现繁荣景象。产生了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李宝嘉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著)、《孽海花》(曾朴著)和《老残游记》(刘鹗著)。这些作品对当时政治的腐改、官场的黑暗及社会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的社会矛盾,体现了作者的改良主义思想倾向。较著名的小说还有表现晚清社会概貌的《文明小史》、《负曝闲谈》和描写鸦片战争的《罂粟花》等。还有表现商人、工人、学生、妇女等各方面题材的作品。黄小配的《洪秀全演义》,描写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对太平天国的革命英雄予以歌颂。这一时期翻译小说大量出现,如《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影响很大。
辛亥革命后小说创作出现逆流,鸳鸯蝴蝶派小说和黑幕小说盛行一时。鸳鸯蝴蝶派大都以爱情婚姻为题材,表现缠绵悱恻的情调。如徐枕亚的《玉梨魂》,周瘦鹃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李定夷的《美人福》等。黑幕小说记录各种丑恶现象和犯罪材料,代表作品是《中国黑幕大观》及其续集。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小说表现反帝爱国题材或反映工农群众的痛苦生活,如《黑籍冤魂》、《渔家苦》、《二人小史》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进步性。
近代小说一般缺乏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有些作品政治说教色彩较浓,这些都影响了它们的艺术成就。
spanclass="zhonghei"谴责小说/span
“谴责小说”,近代小说的一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大量出现于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以后,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为中心内容的小说称作“谴责小说”。它的题材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官场、商界、女界、华工、战争等,是近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具有一定认识价值。但是作品大都表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政治要求和对封建最高统治者寄托着幻想,并流露了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所以随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它在辛亥革命后便衰退了。
谴责小说多以故事连缀成篇,缺乏中心,更无典型创造,艺术成就不高。代表作家与作品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等、这四部小说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spanclass="zhonghei"狭邪小说/span
“狭邪小说”,近代小说流派。以妓女与嫖客、优伶与名士的生活为题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这类小说为“狭邪小说”。其著名的作品有陈森的《品花宝鉴》,俞达的《青楼梦》,魏秀仁的《花月痕》,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孙家振的《海上繁华梦》,张春帆的《九尾龟》等。
spanclass="zhonghei"黑幕小说/span
“黑幕小说”,近代小说流派。以揭露社会各方面的黑幕为内容。1916年10月,上海《时事新报》开辟“上海黑幕”专栏后,这类小说开始风行。1918年路滨生编的《中国黑幕大观》出版,标志这类小说发展的高潮。该书汇集描写政界、军界、学界、商界等各界“黑幕”消息的作品,计有作者近200人,作品732篇,约80万字。这类小说虽以揭露社会各个方面的黑暗为宗旨,实际是不加批判地记录各种犯罪作恶的材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其为“丑诋私敌,等于谤书”。五四以后,受到新文学作家和学术界的批判,很快走向没落。
spanclass="zhonghei"侠义公害小说/span
“侠义公害小说”,近代小说的一种。是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的合流。侠义小说早在唐传奇《昆仑奴》、《聂隐娘》等作品中,已见雏形。宋代的《江淮异人录》、明代的《剑侠传》,以及宋元话本中的“朴刀”、“杆棒”类,均属侠义小说。公案小说则从唐宋话本中“公案”类话本演变而来、如宋元话本中的《简帖和尚》,明代的《龙图公案》等都是公案小说。到了近代才大量出现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形成为有固定格式的长篇小说,即侠义公案小说,如《三侠五义》(又名《七侠五义》)、《小五义》和《施公案》、《彭公案》等。内容多带有公案类话本色彩,写“朴刀”、“杆棒”,“发迹变泰”等,一般以“侠客”、“义士”如何协助名臣大吏或“清官”破案为主线,形成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成完整的整体。这类小说对封建时代社会政治的黑暗腐朽有所反映,但又把剪恶除奸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身上,宣传封建统治阶级的威力,表现了作者一定的局限性。
spanclass="zhonghei"小说发展的新阶段/span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转载请注明来源:垂钓文学chuidiao1.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