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垂钓文学chuidiao1.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终身学习———最好的学习理念
我们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是大家都能够体会到的。关键是大家都能够认识到,更关键的是大家会不会如此的去实施。但是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说,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的爆炸、新事物的不断萌芽,都在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所以,终身学习是最好的学习理念。
我们可以把学习者、教育者、学习媒介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机地组织起来。学习者、教育者、学习媒介构成了这个有机体的三个顶角,他们之间是用一条双向通道连接着。三个顶角分别由一个圆组成,三个圆圈都与三角形共边界。而这个由三个圆圈和连接圆圈的双向通道而围成的区域,就构成了我们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是学习者的学习。而以往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把学习者看成了“受教育”的对象。成了教育者去“改造”的试验品。实际上,真正要做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者,就需要学习者、教育者相互之间理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摆正学习媒介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我们说,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中,学习者与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处于相互交往中的共同主体。这是因为:
第一,主体的现实性与客体的现实性有着根本的不同。主体的现实性表现为主体的自我实现过程。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确立这种自我现实性的存在,才能主动地去实施学习及其实现的行为。而作为教育者,只有认识到他是与学习者共同存在的主体,才有可能认识到学习者在其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第二,学习行为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人改造自然的目的式行为,它不是工具性的,而是伦理性的。学习的目的,不是实现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而是面对生活的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主动性的交流。如果我们把学习仅仅看成是学习者知识的简单积累,那无形中就把学习作为了一种工具性的手段。所以,才会产生出为了达到某一个指标、实现某一个目的或通过某一个考核而对学习者进行机械式的“训练”的荒唐事情。
第三,学习者在对待教育者的关系上,是为满足自身的需要,按照为我的方式去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者自身的需要,是学习者学习和维护与教育者关系的内在动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正是符合了这种需要,所以,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发展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从而保证了今后的学习。
第四,人在社会当中主体性的人格发展基本包含两个方面:人格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学习者能力的增强。无论是就人格主体意识而言还是就学习者能力的增强而言,它们的发展过程都是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内在地自我生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外在强加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只有自己的,才是真正的。
当“第三者”教育媒介出现时,学习者和教育者应该将其视为共同的资源和对象,而不是各自将它们视为各自本身的对象。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教育者双方实现共同利用和开发资源,学习者的积极性是不需要去鼓励的,学习的目的也就是一清二楚了。
如何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个最根本的宗旨还是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就是力量”和学习就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要始终体现学习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是社会存在和社会交往的产物。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对话,如果偏离了这个宗旨那一定是会出现脱离社会要求和社会存在的学习效果。
终身学习是一种理念,它源于“终身教育”的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强烈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观念传遍世界。1973年,美国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迈向学习社会》一书,描述了学习社会的构想,解释了从传统学习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原则。1979年,罗马俱乐部发表题为《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提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问题的新方案在于改革面向传统或面向现在的“适应性学习”,实现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学习”。这种“创新性学习”以满足未来为目的的“前瞻性”和各个层面的“参与性”为基本的两个特征。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它告诉人们,当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时,它得以维系的基本前提是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应有的教育。这个全球性社会唯一不能浪费的资源,就是人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盟发布《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的白皮书,用以指导1996年欧洲终身学习年的各项学习活动。到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即《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学习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这份报告通过宣扬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人类学习问题的理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学习宣言。
苏格拉底认为:“理念作为模型存在于自然之中”,“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所以只有单一的理念”,“而所谓理念正是思想想到的在一切情况下永远有着自身同一的那个单一的东西”。在中国“理念”被认为是“理”的存在,所谓“理”,它表现为:①理是天地自然万物的本体或存在的规律;②理是事物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之根源;③理是宇宙论及价值论的解释及根据;④理是主体意识;⑤理是道德伦理观念、原则、规范。我们则把“理念”理解为: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指在使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适合其需要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兴趣,在纵向而言,包括家庭环境下的学习、学校环境下的学习与社会环境下的学习的衔接,在横向而言,是正规体制的学习、职业学习与非正式教育体制的学习的协调。
终身学习的社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个人自由、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扩展人生的意义与目标。
通过终身学习我们希望实现:每人都有学习的权力;每人都有接受良好品质教育的机会;每个人的学习及成就都要被认可;每个公民都必须尽到终身学习的责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末日杂货铺[经营]》《谁让他修仙的!》《权力巅峰》《鉴罪者2》【搞笑小说网】《四合院之赤脚医生》【书快小说】《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疫病之上》《与仙子们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