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垂钓文学】地址:chuidiao1.cc
38.莫斯科谈判会议——二次大战即将爆发
1939年春,欧洲国际格局面临重组,纳粹德国的扩张肆无忌惮,欧洲和平面临严峻考验。3月14日,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3月21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接见波兰驻德大使,狂妄地要求波兰将但泽地区交还德国。不久,波兰明确表示,绝不放弃对但泽的主权。
希特勒见弱小的波兰不肯向德国低头,怒火中烧。根据希特勒的命令,里宾特洛甫再次召见波兰大使,并恶狠狠地扬言,波兰在但泽问题上不肯满足德国的要求,可能导致德波之间发生战争。
尽管波兰只有一些陈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武器,但它已从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对德国的任何退让妥协无异于自杀。波兰外长随后也召见德国驻波大使,强硬地表示,德国任何改变但泽现状的企图或行动,都将被认为是战争行动。
德国大使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大声嚷道:“你们是想用刺刀逼着谈判!”其实,这位大使应该知道,纳粹德国一直是以这种方式推行外交政策的。
希特勒现在知道,单用恐吓和威胁已不可能使波兰人让步。4月3日,他下达以武力征服波兰的“白色方案”。
纳粹德国贪得无厌的扩张,使英国首相张伯伦陷入尴尬境地,张伯伦向英国人民许下的《慕尼黑协定》将带来欧洲一代人的和平的承诺,成为对自己无情的嘲讽。他明白,希特勒即使得到但泽也不可能就此止步,欧洲战争已不可避免。张伯伦清楚地知道,英法的力量并不足以抗衡德国,必须借助前苏联的力量。3月21日,英国建议,英、法、苏、波4国进行协商,采取共同步骤和行动。
张伯伦的提议得到前苏联的响应,法国也表示支持,但是波兰坚持所谓“等距离外交”,拒绝加入这个对付德国扩张的共同阵线,害怕由此给德国提供侵略口实。
4月15日,英、法、苏开始在莫斯科就缔结对付德国的联合阵线举行谈判。
莫斯科谈判刚刚拉开序幕,因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对立所产生的互不信任就开始为谈判设置障碍。英法要求前苏联对英法保证的波兰、罗马尼亚、希腊、土耳其、比利时承担援助义务。前苏联同意英法的要求,但它要求英法同样对前苏联邻国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承担援助义务,这一建议被英法拒绝。英法不肯为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提供安全保证,引起前苏联不满。双方发生激烈争执。
更为严重的是,波兰和罗马尼亚在接受英法保证的同时,却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拒绝接受前苏联的安全保证,不肯放弃反苏立场。波罗的海的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因为害怕德国的报复,拒绝英法苏三大国的安全保证。芬兰和爱沙尼亚甚至扬言,如果三大国在没有取得它们同意的情况下就对它们提供保证,将被视为对它们的侵略。6月7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一切都为三大国在莫斯科的谈判设下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由于莫斯科谈判受挫,英国开始与德国进行秘密接触,前苏联则一直与德国进行“商业贸易”谈判。
为了打破僵局,前苏联建议将政治谈判先搁置一边,进行更重要的军事谈判。
英法虽接受前苏联的建议,但并没有真正改变对谈判的消极态度。英国派退役海军上将德拉克斯为首席军事代表。法国派一位名叫杜明克的兵团司令作为首席代表。前苏联派出的代表却是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斯大林看到英法只派出一些二三流角色,十分恼怒,认定英法并不真正想与前苏联结盟。
更为恼人的是,英国代表团并没有乘飞机去莫斯科,而是乘一条海轮,在航行了半个月之后于8月11日才抵达莫斯科。这个代表团甚至没有携带英国政府颁发的全权证书。这进一步加剧了前苏联的不满与怀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转载请注明来源:垂钓文学chuidiao1.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